2017年4月18日星期二

【hkiff 2017】《夜行動物》(Nocturnal Animals)

(很喜歡這張海報。 Susan腦中的Edward,很貼題。)

和朋友談起hkiff會看哪套電影,我說會看《夜行動物》(Nocturnal Animals),朋友說想先看原著小說(小說在1993年出版,作者是Austin Wright。原書名為Tony and Susan) 。 之前某個星期六日要工作,為了令自己心情好一些,下班後衝到書店買了這本書來看。

如果想讀電影的原著小說,先看書還是先看戲好呢?先看書的好處以乎較多。 看書的想像突間較大,不會被電影影像和所選演員框死了。 先看書,看戲時可順道研究編劇和導演在原著上作了哪些改動,比較過程很有趣。 再者,看書比看戲多花很多時間,看完戲後,知道故事內容和結局,未必能再提起勁看書。


雖然如此,但我看書速度太慢,結果看了三份一便要去看戲。 我打算先寫觀後感,看完書後才寫讀後感。

這套電影之所以引起我的興趣,是因為它有很多我喜歡的元素:導演是Tom Ford (很喜歡他的前作A Single Man),男女主角是我喜歡的演員Jake Gyllenhaal和Amy Adams(仍回味她在Arrival的演出)。 題材與寫作有關,有懸疑成份。還有何理由不看?

電影的人物設定與書中的稍有不同,我先講電影的角色設定和內容:藝廊老闆Susan是社會裡的上等人,她從事一個亮麗的行業,住大屋,有位英俊的丈夫。 但她並不快樂。 她感到自己的行業無趣,每日接觸的藝術品沒有靈魂。她與丈夫相敬如冰,女兒長大了,不在身邊。她覺得內心空洞,她夜夜失眠。

有一天,她收到離婚近廿年的前夫Edward寄來他的小說手稿,書名叫《夜行動物》,寫明是獻給她的。 他請她讀這本小說,並說將會路經她住的城市,可相約見面。 於是她便開始讀這本小說。《夜行動物》說的是中年男人Tony Hasting載著妻女在夜間行車,到他們的別墅度假,想不到途中遇上三個惡混,並發生爭執。Tony想息事寧人,但惡混步步進逼....... Susan想不到個性溫和的Edward會寫這樣一個驚悚故事,想不到以往寫作才華平平的Edward會將小說寫得如此引人入勝。 Susan不禁回想和Edward相處的往事。 Edward究竟想透過小說表達什麼?

電影一開始,我便比較電影與書的分別。 Susan和她丈夫的職業,她現在的家庭狀況都和小說不同。小說中的Susan是位英文老師,所以評Edward的作品時很有自信。 不過作為一個cynical的人,我也相信她會很有自信地評Edward的作品。 而且作為藝術界的女强人,她的妝可化得更濃艷,打扮得更奪目,反襯她內心的空虛。因為是講藝術界的,影像可更為豐富,如開首那場展覽開幕表現,和那間有格調的辦公室。 Jake Gyllenhaal一人分飾兩角︰Edward和書中的男主角Tony。 書中男主角的職業為大學教授,我覺得很重要,但電影沒有提及。Jake Gyllenhaal的外表與書中的Edward和Tony不同,Jake外型較為壯碩,亦不太像教授。 不過他可塑性强,憑演技「搭夠」。 我還未看到書中的警長大放異彩的部分,所以看電影時見到Michael Shannon演的正義警長,喜出望外。 想不到最可怕的那個壞蛋Ray由Aaron Taylor-Johnson 飾演,他在此角來個大變身,不說我也認不到他呢!他在此戲的演出更為他帶來金班獎最佳男配角獎項。

這套電影的結構複雜,但導演將故事講得清楚。 至於Edward的小說與現實的連繫、當中所藏的象徵意義和符號,不是一時三刻能夠令人明白,觀眾可有不同解讀,而這亦是看這套戲的樂趣所在。

年輕Edward為人浪漫敏感又真誠,吸引了年輕的Susan。 但他一心想做作家,甚至因此綴學,沒有穩定和豐厚的收入。 你要知道,做作家不一定能夠成功。年輕時的寫作夢,隨時有可能令他成為一事無成的中年男人。 Susan媽媽反對女兒嫁給Edward,她知道女兒性格強勢,看穿女兒不想要一個懦弱的丈夫,說她將來必會後悔。她勸女兒不要與Edward結婚,因為她將來必定會傷害對方。她說在Edward童年時已看出他個性懦弱,這令Susan非常反感。Susan說,Edward才不懦弱,他的堅強在另一方面,只是母親看不到, 她才不會像母親如此勢利殘酷。 母親說,女兒長大後終究會變得像她的母親,Susan不信。但後來她真的變成這樣,令Edward不敢相信。我覺得很悲哀,Edward終究還是被她恨恨傷害了。 不知那時候,Susan有沒有想起母親的話?

想不到作者將這樣一個尋常的情人決裂故事寫得別出心裁,文學性強。 而導演選了這樣的一個故事來改編,可謂向難度挑戰。 可能Tom Ford喜歡拍人物的內心世界。 Edward的著作代表了他的內心世界, 小說內容牽動著Susan的情緒, 令她回憶舊事, 令她猜想Edward寫小說的用意。 Su但Susan看書時在想什麼, 導演卻沒有讓她用言語講出來,而是通過她的一舉一動、表情和眼神來表現,對導演和演員來說都有難度。很欣賞導演擅於用影像來講故事, Amy Adam亦配合得很好,眼神充滿感情。她在Arrival的角色也是話不多,但內心波濤洶湧。原來她擅長演這類角色!

至於我對“戲中戲”的看法與解讀, 就讓的看完書再談吧!

6 則留言:

  1. 我也很喜歡電影,但應該不會看書了,期待芝的書評 :)

    回覆刪除
    回覆
    1. 最近趕電影節,書不知還要看多久。
      對比書和電影很有趣,我很有動力看!

      刪除
    2. 比較電影跟原小說,從來都是有趣也挺耗心力與時間的習作。

      電影更勝原著的例子當然有,但不算多,《教父》算是箇中典範吧!

      原著勝電影則多不勝數,譬如前年的"wild",原小說惡過電影十倍!

      刪除
    3. 記得你講過Wild好看。 “Into the Wild”我就覺得書和電影都好看。 :P
      看過本書叫Jane Austen Bookclub, 電影好看過書。 不過我同意多數都是書比電影好。

      刪除
  2. 是不是類似書中書這樣?

    相敬如冰 是 相敬如賓之誤 ?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對啊,是書中書。
      「相敬如冰」是特意這樣寫的,亦舒也這樣寫過。不過擅自改動了這個四字詞,可能要加回引號。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