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日星期五

雲宵電影(11月︰香港-溫哥華-香港) (上)

終於從溫哥華回來,時差未適應便要上班。我知道一上班,我的精力會大降,於是便趁上班前的小空隙來一篇blog文。

在溫哥華用手機寫了三篇blog,已破個人紀錄。用手機寫blog很辛苦(雖然我可以打倉頡),加上適應時差後,我變成晚晚九時半便渴睡,早上醒來看一陣書便要起床吃早餐,沒什麼時間寫。於是亞洲電影節的最後一篇《脫不了北的人》便被我擱置著。但寫這套,我又不想寫得太匆匆,還是來點輕鬆的,寫寫我在機上看的電影。

搭長途飛機,讓我有機會看回一些想看卻趕不上正場看的電影,未足以令我入場看但有興趣試看的戲,以及一些聽也未未聽過的新發現。近年最令我驚喜的機上電影便是愛爾蘭導演Leonard Abrahamson的奇異小品Frank(天啊!剛發現他是Room的導演!)和日本片《奇蹟補習社》(Flying Colors)。


放大假前,工作一定繁忙,搭去程機時我狀態不好,鼻水長流,專注力低,於是先選大片。最後看了《第五天劫》(The 5th Wave)和今年重拍的《捉鬼敢死隊》(Ghostbusters)。然後揀無可揀,選了套未聽過的Edge of Winter。本來想看《Pet Pet當家》,但看了十多分鐘便放棄了。寵物會說話也就算了,但牠們竟被拍成任性小孩和三姑六婆;有壞心眼的狗和兇猛的兔。當兇猛的兔出現時,我便按stop了。回程時,經過充份休息(加拿大的天氣太差,沒什麼可以做,故有充份休息),我在機上睡不著,看了四套電影︰大玩莎士比亞成名過程的笑片Bill,日本片《當這地球沒有貓》,中文名譯得好好的《傲慢與屍變》(Pride and Prejudice and Zombies)和名不見經傳的法國片News from Planet Mars。想不到,我最喜歡的那套是《傲慢與屍變》。

逐套講︰
《第五天劫》(The 5th Wave)︰
一向喜歡看科幻片,故此第一套便選這套。知道評價不好,但也想給它一個機會(如Ender's Game影評麻麻,我倒是很喜歡)。但沒想到,電影超乎想像地差,就如inanna所說,是套「災難片」,災難級的差!

電影一開始便營造緊張感,少女主角懷疑一個受了傷的陌生人已被外星人操縱,於是殺了他,然後才發覺他是人類。她說自己本來不是這樣的,然後回憶外星人襲地球的經過。原來外星人為了保留原好的地球,用不同級數的天劫襲擊地球,殺了大部份人類後,才親臨地球去消滅餘下的人。因為外星人外表與人類無異,所以人類變得互不信任,互相殘殺...... 外星人的行動有多愚蠢,我也不去計較了。問題是電影沒外星人看都算了,但電影連人類互相殘殺的恐怖感也怕不好!看到女主角被冷槍射擊,我也不覺緊張。如果外星人和地球人的戰鬥能力相若,那又有多可怕?我想起了《天外奪命花》,同樣是講「人形外星人」,Invasion of the Body Snatchers精彩多了!更要命的,還是電影的愛情情節,要多老套有多老套。還有,片中人沒有給我劫後餘生的感覺,最少我便想不明白為何某個女孩有大量眼線液可用。

《捉鬼敢死隊》(Ghostbusters)︰
對原裝《捉鬼敢死隊》沒什麼感情(只記得棉花糖寶寶),所以看這套時當新戲看。看完《第五天劫》,看什麼都會比它好。這套最少有娛樂性,我最喜歡看巨大的鬼怪在城市中行走。我也喜歡片中的女性情誼,兩個女主角由好友變仇人,然後重拾友誼,令我有點感動。

Edge of Winter

這套的「賣點」竟然是新蜘蛛俠Tom Holland有份演出,但在這套戲中,演父親的瑞典演員Joel Kinnaman才是最搶鏡那位。母親與繼父渡假,讓兩兄弟與親生父親小住。這位父親脾氣不好,事業不順,很潦倒,最自豪的是小時候跟父親學的叢林生存技巧。他想藉著教兩兄弟打獵,來重拾父親的尊嚴...... 電影橋段看似是套感人的家庭片,卻原來是套驚慓片,當要恐懼的是自己的父親時,驚慓感會被悲哀取代。老父的變化令人惋惜,他既可鄰,但又令人難以原諒。看完後,我只是想,為何導演要拍這樣一套電影?又或者,為何原作者要寫這樣一個故事?總是有些電影會令我問what's the point of making it。是可恨的人也有可憐之處嗎?

Bill:

大文豪莎士比亞到底是怎樣成名的?這套電影以瘋狂惹笑的手法拍出來。電影最特別的地方是幾位主角一人分飾幾角,可惜的是我在看戲後上網看簡介時才得悉。反正我也認不出那些演員的樣子,只是憑裝扮來認人。但如此一來我便少了層觀影樂趣了。搭飛機看戲,選笑片盡沒錯。當然前提是要好笑,這套沒有讓我笑出聲(可能是因為文化差異的關係),但有很多情節也很妙,如莎士比亞像他筆下的戲劇情節一樣,遇見鬼魂。

《當這地球沒有貓》

對書的印象一般,最大原因可能是期待錯誤。我一心想看地球上沒有不同物件會變成怎樣,卻原來一切只對男主角一個人有意義。電影片有人說很沈悶,亦不大感人,但我因為看了書打底,才因此看得明電影。邊看電影邊比較與書的分別,充份明白電影為何要作哪些改動。總的來說就是變得更戲劇化和更易令人明白。書內講得曖昧的部份,電影索性不提。例如,在書中,每件物件消失之後,並不會影響其他人與主角的記憶。女朋友不會因為大家相識的媒介——電話消失,而變成與他從不相識(畢竟那件物件是「現在」才消失的嘛,但在電影中,物件變成從未存在過)。電影這樣拍會更易讓人明白那件物件失去的重要性——雖然細想之下,會覺得牽強。

在書中,他與女朋友一起去過旅行之後便分手了,原因不易讓人明白。電影提到這次旅行,但沒提及他們在回程時男主角一直沉默。導演不怕,可能是覺得拍了對劇情推進沒幫助,但電影突然出現這一段回憶,卻叫人難明。我想到的是,他們在途中遇到的湯姆先生意外死亡,令人思考我們想要的是精彩但短暫的人生,還是長久而平淡地活著; 以及生命無常,要好好珍惜。但這件事發生之後,不見男女主角對人生的態度有改變(或者女主角有,但電影沒拍出來)。而看了書的我,仍想不透他們為何分手。可能是男主角太像他的父親,不懂用言語表達關心和愛,而現代女孩不會像男主角的母親一樣,懂得欣賞這種含蓄。但話說回來,男主角看上去沒什麼內涵,比不上他那位精於修理鐘錶的父親呢。

想不到這部電影令我更懂得欣賞原著。這本書看完後我很快便忘記內容,是電影令我重溫這個故事。故事以貓做賣點,其實貓佔的份量不重,作者想藉貓表達的,是母親的愛和人對貓的感情投射。不過故事(起碼電影版)想叫人難忘的是男主角的影痴朋友。他的朋友痴愛電影,讀書時無人理解,十分孤獨,是男主角令他有個傾訴的對象(男主角寡言但心腸好,想到此,又為他加回分數了)。影痴朋友知道電影是看不完的,所以只要他繼續向男主角推介電影,他們的交流將會持續下去,友誼便得以永固。(他從未懷疑過男主角可能有一日結婚生子,再沒時間看戲,哈哈!)

News from Planet Mars:

這是我在機上看的最後一套片,本意是要來催眠自己的——我相信法文有催眠功效,想不到我也看完了。故事講失婚中年男主角諸事不順,但在他無端被精神病發的同事襲擊,然後又收留這位逃出精神病院在家後,生活出現了意想不到的變化。片中情節荒誕,但一件接一件發生的小事卻令人有興趣追看下去。男主角被逼收留精神病同事,「請」不走他,自己卻漸變燥狂,其實不是壞事。起碼他可以釋放一下情緒,脫離常規一下。男主角演得好,特別喜歡他被子女氣壞的情境。我很黑心,哈哈!

17 則留言:

  1. 超喜愛Melissa McCarthy。
    不過最期待還是鋼鋸嶺!

    回覆刪除
  2. Des nouvelles de la planète Mars 主角 François Damiens 係比利時人, 佢早期做D整古人嘅節目, 似攪攪震之類, 有興趣可以睇佢另一賣座片 La Famille Bélier

    回覆刪除
    回覆
    1. 佢喺呢套戲苦瓜乾咁嘅樣, 估唔到係整古專家。 佢做戲幾好睇。 等我查下La Famille Bélier講咩先。

      刪除
  3. 芝,很久不見。啊,不知道留什麼言好。哈哈哈哈,我現在終於成為社會新鮮人步入職場了。感覺真的很新鮮。

    回覆刪除
    回覆
    1. 好久不見! 你來留言說說近況也可。 是在香港工作嗎? 工作開心嗎? 希望你會適應。 我轉了兩次工, 第二份快做滿一年, 要想想前路怎樣。 如一早計劃career path會更好, 但結果找工作很隨心。

      刪除
  4. 好看,不好看,總之有得看便是了 ~ 不看怎知好不好看呢 ~

    回覆刪除
    回覆
    1. 太多戲可看, 平日會嚴選。 不最想看的戲的話, 有時會參考影評, 以免選錯, 但也可能走寶。 在機上看便可隨時“換片”!

      刪除
  5. 《傲慢與屍變》呢個名真係好掂,係掂到蓋過電影本身那種掂;就如「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斷背山」呢句嘢,仲勁過《斷背山》本身(至於呢句話點解呢?覺得呢句嘢好勁嘅人也許亦說不出個所以來...)!

    回覆刪除
    回覆
    1. 每個人心裡都有個“每個人心裡都有座斷背山”的解讀。 ;)

      刪除
  6. News from Planet Mars 稍後會在港作正式放映,等我留意下先!:D

    回覆刪除
  7. 小時候超迷棉花糖寶寶,當這地球沒有貓毫無疑問會成為我本年度最喜愛的日本電影,我覺得整套戲唯一敗筆就是男主角的演技實在不行。

    回覆刪除
    回覆
    1. 當這地球沒有股, 有朋友覺得又悶又不感人。 我倒是不覺。 亦覺得改編得好。 只是兩人旅行那段較難令觀眾明白想表達的是什麼。
      男主角演的角色沒什麼性格。

      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