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3月31日星期六

今年電影節

今年電影節會看約十套電影。

這是我最神心看電影節的一年。

之前我都是隨緣而安地看。首先,我不會看完那本電影目錄,而且不斷問電影節常客他們有什麼心水。

但是,他們的答案很模稜兩可,說是可揀導演或國家(但我認不出荷理活片以外的名導演呀!),再追問他們選了什麼,他們便回答我是看了介紹覺得有興趣的便選,但有時候也會給簡介文字騙倒,像是一場賭博。

於是,之前看的電影多數是有朋友去看,我加入的。

去年看了《看上去很美》、《黑社會II》、《狸?殿》、《俠女》和一套有關Cult 片的紀錄片,總括來也不錯。

今年,我決定主動一點,我要參加這個盛事。於是很早便拿了目錄回家拼命看。雖未全部完,但邊看介紹,邊揀出有興趣的,竟也揀了十多二十多套。之後,再篩選一下,然後約有興趣的朋友同看。於是,大部分看的電影也有人陪伴。其實電影節約人看是很易的,因票沒有劃位,可以分開買,然後一起看。不過,看電影節是可以自己一個人去看也不會覺得不自然的。不像一個人去看大片/笑片,感覺常做賊似。看電影節便不怕,有很多同道中人。

我是在第一天公開在通利售票的那天去買的,一lunch time便與同事衝去通利,但已見一條人龍。人龍不算長,但每人都買很多張票,結果等了差不多一小時。到我時已過了lunch time,有很大壓力,結果在我自己混亂的手抄電影編號中和冷淡的售票職員服務下,買錯了一些票。(買票後如即時發覺錯便可以更換,但戲票上只印英文戲名,如果手頭上沒資料在手,是很難對的。下次要記著英文片名才成。)

另一發現,是如果多買了票,或有人臨時不來,如果在一些會即日現場售票的場地如文化中心,只要到買即日票的櫃,便有機會讓票給想買的人。我昨晚便如此做了,排隊的只有一人。最初以為有難度,怎知一拍即合,對方比我還要高興。

究竟看電影節比起平常看電影有什麼好呢?

1)      在別的戲院看戲,常會被沒水準的人影響心情,包括大聲討論劇情(我最討厭的一種)、不斷send sms 或按電話check時間----那些刺眼的電話光線會將你一下子拉出戲外) 、講電話、反應過大(如不斷說戲情“痴”線)等。但電影節卻匯聚了高水準的觀眾,在文化中心大劇院這麼大的地方也可以整套戲聽不到別人評論說話。不過,我相信,在如此氣氛下,也沒人敢亂來。

2)      氣氛好,觀眾都較熱情,好的地方會一起鼓掌。不設劃位的規定令大家都要早到排隊,充滿期待----電影終於得回一些專重。

3)      可安心地坐至字幕播完,功德完滿。(其實平時也不會坐至字幕播完,因沒有這個心,加上戲一完人群便立時散去,清潔阿嬸出來打掃,使我渾身不自在。但電影節的字幕好像特別一點 :P)

4)      自由,像去旅行,要選揀到未知的地方---可以任自己所好從二百幾4套(?)電影中揀心水來看,感覺就像獨自去旅行,可隨心所欲地闖。之前未閱過影評,沒有報紙或朋友爆結局或重要劇情給你知道。而且到你去看時,多半已忘了目錄上的小小簡介。這對導演來說也是一種尊重----他/她想你認真地由頭看到尾,不會中途期待被傳媒說成是賣點的片段,也不會事先知道巧妙的結局。

就算看了一套悶戲,也可以與人分享,當成是旅程中的一個有趣經驗,不會因此大叫“回水” 。

5)      傳媒報導,明星來港,像平白多了一個節日,無端多了很多節目,很熱閙。

6)      有些電影可能不會有機會看, 或在大銀幕上看。

7)      可以用來做寫blog題材。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